.
十年“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魏桥实践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本报记者随世界铝产业巨头——魏桥创业集团,先后飞赴印度尼西亚和几内亚两国,进行实地采访,所见所闻令人震撼。10年间,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建设给这两个国家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为我国民营公司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大循环提供了范式和借鉴。自12月29日起,《大众日报·滨州新闻》推出“十年‘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魏桥实践”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魏桥创业集团不断拓宽国际市场,加快海外项目建设,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搭上中国发展快车,更通过项目的本土化建设,架起国际合作连心桥,协同高质量发展。
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吉打邦县肯达旺岸镇的魏桥海外项目——宏发韦立氧化铝生产基地,“中国师傅”和“印尼徒弟”的组合比比皆是。氧化铝厂厂长肖大伟和印尼籍副厂长尝耻办尘补苍贬补办颈尘就是其中一对师徒。尝耻办尘补苍贬补办颈尘说,他到厂子工作已有9年,跟中国同事相处得非常融洽,特别是肖厂长对他很好。“师傅把他掌握的所有生产流程知识都教给了我,我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随时可以请教他。在工作现场,师傅也会给我极大的信任,像技术改造、节能改造等,都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意见。”肖大伟则对印尼徒弟在学习技术方面的刻苦和灵气非常满意,通过7年来的培训,目前大部分印尼员工已经能够掌握并独立完成整个工艺流程90%~95%的环节。
氧化铝厂37岁的印尼方调度员李立安(中文名),非常愉快地与记者分享了他的经历:2015年,他被选中到魏桥创业集团学习氧化铝工艺技术,跟着中国师傅们,很快掌握了所有生产工艺流程。回国后,他从组长升到班长,又升到调度员,工资也逐年增加,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去孝敬父母,满足家庭的所有需要。这一段在中国的经历,给了他成就感。
10年间,在魏桥创业集团打造的崭新发展平台上,3400多名印尼青年在这里学到了先进的氧化铝生产工艺,逐步成为公司的生产骨干,实现了个人成长,也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有些还走上了高级管理岗位。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在印尼,魏桥创业集团“中国师傅”的“宽厚、善良、无私”,深深地打动了朝夕相处的“印尼徒弟”,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师恩。
2021年,印尼氧化铝生产基地二期工程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但恰逢疫情严重,国内人员难以抵达,中方员工只好全部一人担两责,既要保障一期项目安全生产,又要到二期工程现场从事建设工作。印尼方员工纷纷主动要求分担重任,让中方员工有更多精力投入新的工程建设,两国员工抱成一团,保证了2021年12月氧化铝厂二期工程的顺利投产。
不仅是在印尼,魏桥创业集团在几内亚的海外项目——赢联盟博凯矿业公司,更有当地年轻人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而进入公司中上层。2014年,几内亚青年卢卡斯(音译)加入赢联盟成为一名人力资源助理,他曾作为组长带队到中国和新加坡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已是博凯矿业公司几方人力经理。“赢联盟给我很多,助我成家立业,家里已经买了两辆车。最开心的是,赢联盟员工和家人的医疗费百分之百报销。”卢卡斯告诉记者,他非常感谢自己的师傅——博凯矿业公司矿长王兆胜。“王矿长像对孩子一样对待我们,我们看他像父亲一样。他不仅是矿长,也是现场总协调人,带领我们一步步成长。”卢卡斯说,他曾被好几家公司高薪邀请任职,但都被他谢绝了,因为他舍不得王兆胜这样的“老父亲”,舍不得像家一样的公司。